《易经》有云:鹤鸣于树荫,其雏相和;我有美酒,与君共享。期待与每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,欢迎关注交流,共同探讨历史真知。
在侵华战争期间,731部队每年都会向伪满洲国劳动部提交劳工需求计划,由劳动部将指标分配到各省。其中,哈尔滨、阿城、双城及平房特别军事区被列为重点征召区域。这些地区的劳工征召工作由伪哈尔滨市公署动员科统筹,各地方事务所具体执行。据统计,731部队下属的劳务班、石井班等八个部门常年需要维持1000多名劳工的规模。
为保障劳工供应,平房地区制定了严苛的征召制度:
1. 各村屯按规模承担不同配额:大村每日需提供80名劳工和10辆马车,小村则需提供40名劳工和5辆马车
2. 16-60岁男性必须服役,适龄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
3. 平房特区劳工每年需服役4个月,外地劳工服役期则长达6个月至数年不等
劳工征召给无数家庭带来深重灾难。15岁的孙如学为替兄长服役,被迫中断学业;赵官型因家中有病人,不得不以学生身份顶替父亲出工。据记载,平房地区1500余名适龄男性中,常年有600多人在731部队服役。
展开剩余65%1944年夏,为扩大细菌生产规模,731部队要求锦州、海城两地增派1000名劳工。当地日伪政府竟将原定派往乌奴耳挖隧道的1800名劳工转送731部队。这些劳工在恶劣环境下已死亡过半,最终仅剩800余人被押解至平房。
许多劳工是被诱骗至此。赵殿启等河北籍工人原以为去哈尔滨建工厂,却被锁在闷罐车里运至731部队。他们每天吃着掺橡子面的窝窝头,在刺刀监督下从事重体力劳动。目睹同伴接连失踪后,赵殿启与同乡冒死逃脱,成为少数幸存者。
731部队的劳工管理体系极为严密:
- 劳务班由日本退伍军人组成,设9个劳工中队
- 本地与外地劳工严格隔离,后者受到武装监视
- 劳工被分配到20多个不同班组,从事建筑、运输等苦役
劳工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:
1. 居住:工棚四面透风,冬季无法御寒
2. 饮食:每日仅三个杂粮窝头配菜汤
3. 医疗:伤病无人过问,死亡率极高
4. 惩罚:轻则鞭打,重则放狼狗撕咬
更令人发指的是,许多劳工被秘密用于人体实验。据幸存者回忆,常有整批被带走后音讯全无。木工刁乃东因体弱多病,被诬为八路军探子后送入四方楼,从此人间蒸发。
据不完全统计,731部队共强征5000余名劳工,其中3000多名外地劳工几乎全部遇难。他们的遗骨至今仍埋在平房劳工坟,默默诉说着这段黑暗历史。
这段血泪记忆警示我们:和平来之不易,历史不容遗忘。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分享见解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,共同守护历史真相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